说起咱们国家的咖啡,那不得不提云南。不管你喝不喝咖啡,下面这个名字多多少少也应该听说过,叫做:“云南小粒咖啡”。说起云南省,是目前我国较大咖啡原料生产基地,同时也是中国大陆地区较早种植咖啡的地方。即使是世界咖啡连锁行业的老大,被中国咖啡爱好者戏称为“星爸爸”的星巴克,也采用了中国云南产“小粒咖啡”作为拼配咖啡和单品手冲咖啡的原材料。说到到这里,如果您对咖啡知识还了解得不太深入,大概心里就会冒出这些问题:云南产的“小粒咖啡”到底是有多大来头?
世界上既然有“小粒”咖啡,是不是也有“中粒”、“大粒”的咖啡?如果也有中粒、大粒的咖啡,那到底是小粒的比较厉害,还是大粒的比较厉害呢?实际上,“小粒咖啡”只不过是这一咖啡品种的曾用名之一,所谓“小粒”指的是它果实相对体积较小。相对的,咖啡浆果中等大小的就是中粒咖啡,而果实体积较大的粒咖啡了。小粒咖啡并不是云南才有,全世界能产咖啡的地方基本上都在种。现在我们在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小粒咖啡,只不过现在的商家会更多使用它的另一个名称——阿拉比卡咖啡。
一直到公元19世纪之前,世界上的商业咖啡全都是阿拉比卡,基本没有其它的品种。但是随着咖啡种植越来越广,阿拉比卡咖啡身板弱、抗病虫害能力差的缺点开始表现得越来越明显。于是,人们重新回到非洲丛林寻找抵抗力比较强悍的咖啡品种。所谓的“中粒咖啡”,也就是身体倍儿棒的罗布斯塔咖啡,就这样横空出现在世界咖啡市场当中。中粒咖啡是名副其实的身体倍儿棒。常见的中粒咖啡名叫“罗布斯塔(Robusta)”,含量大致上相当于阿拉比卡种的两倍,具有非常强悍的抵抗病虫害能力。当然如果准确地说,中粒咖啡本身指的是“卡尼普拉种(Coffea canephora)”。不过与阿拉比卡家族咖才辈出的状况不同,卡尼普拉家族中被应用在市场上的就只有罗布斯塔一支。所以人们提起咖啡市场,往往会说主要交易的是“阿豆和罗豆”,一般不会提起“卡豆”。
具体来说,目前世界咖啡市场上,七八成的交易额都是阿拉比卡种,其中只有5%可以被称为“精品咖啡”;剩下的两三成大多是罗布斯塔种。在冲煮用途上,大部分速溶咖啡等咖啡产品是以罗布斯塔为原料,而市面上的“现磨咖啡”则是使用阿拉比卡咖啡,或者是把部分罗布斯塔和部分阿拉比卡混合来使用,很少用到纯粹的罗布斯塔。
除了云南,大陆地区的海南、福建等地也有咖啡种植,而宝岛更是早在1884年就开始种植咖啡,并且已经形成了非常深入民心的咖啡文化。就当前来说,中国人种植的咖啡在世界市场占有率还有很大上升空间。不过,随着咖啡文化在国内越来越普及,支持中国咖啡的声音一定会越来越强,中国咖啡也一定会越来越好。“云南小粒咖啡”在未来,说不定可以成为和“kungfu”一样,让老外可以脱口而出的中文词呢。